產(chǎn)品詳情
繁栽要點:繁殖以分株為主,于秋季9月-10月上旬(白露至寒露間)進行。播種多用于育種及培養(yǎng)根砧時用。耐寒,北方可露地過冬,而地上部于10月下旬于11月上旬枯死,次年又生長開花。喜向陽,但稍予庇蔭,開花也佳。喜沙壤土,喜排水良好,故低洼及鹽堿地均不宜栽種。
栽培簡史與花文化:中國傳統(tǒng)名花之一,具悠久的栽培歷史,與牡丹并稱“花中二絕”,自古有“牡丹為花王,芍藥為花相”的說法?!对娊?jīng).鄭風(fēng)》(公元前2000年-前1500年)中有“維士與女,伊其相謔,贈之以芍藥”的記栽。作為觀賞植物栽培,最早見于晉代(公元265年-420年)崔豹的《古今注》中,已有重瓣品種。隋代已有園藝栽培,經(jīng)唐至宋代栽培日盛,品種增多,宋代以揚州栽培最盛,元明時期栽培稍衰,至清代又盛,陳子的《花鏡》記載了88個品種。1949年后,各地栽培漸多,品種達200余。歐洲的芍藥栽培,是從中國引進栽培品種后開始的。古代男女交往。以芍藥相贈,表達結(jié)情之約或惜別之情,故又稱“將離草”。唐代詩人柳宗元及宋代詩人陳師道均譜寫過生動的、讓人回味的詠芍藥詩篇。由于芍藥適應(yīng)性強,管理粗放,各地園林中普遍栽培,或形成專類的園中園,或用于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,又適于作切花。室溫18攝氏度-28攝氏度條件下,水養(yǎng)可維持4天-7天。如含苞待放時切取,置5攝氏度條件下,可保持30天,成為當(dāng)今普遍應(yīng)用的切花之一。根可入藥。